清末传奇“首富“的红十字不了情 —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盛宣怀的人道情怀

1.jpg编者按     盛宣怀(1844年11月4日—1916年4月27日),字杏荪,又字幼勖、荇生、杏生、号次沂、又号补楼、别署愚斋、晚年自号止叟。汉族,祖籍江苏江阴,出生于江苏常州,死后归葬江阴。清末官员,秀才出身,官办商人、买办,洋务派代表人物,著名的政治家、企业家和慈善家,被誉为“中国实业之父”、“中国商父”、“中国高等教育之父”。


众所周知,盛宣怀是中国红十字会首任会长,1910年2月27日清政府发布上谕,“著派盛宣怀充红十字会会长。”盛宣怀因此成为清廷“钦命”的第一任会长。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之一的他,名至实归。

可是,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,他被当作“替罪羊”被罢免包括会长在内的一切职务,“永不叙用”。成为众矢之的盛宣怀,不得不走上逃亡之路,从北京经由济南、青岛、大连,出逃日本,直到1912年10月才回到上海,再续与红十字会前缘。



“二次革命”救护慷慨解囊

在盛宣怀逃亡期间,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,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。中国红十字会也华丽转身,迈向新时代。

1月12日,中国红十字会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,成为国际红十字大家庭中的一员。

2月28日,内政部为中国红十字会正式“立案”确立了它的合法地位。

5月7日至17日,第九届红十字国际大会在华盛顿举行,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首次“亮相”国际舞台。

9月29日、10月30日,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在上海召开首届会员大会、统一大会,通过了章程,公举吕海寰为会长、沈敦和为副会长兼常议会议长。

红十字事业出现了新的局面,虽然盛宣怀没有机会经历,但他一定乐观其成。毕竟他是开创者之一。


2.jpg


好景不长,不久“二次革命”爆发,盛宣怀再次与中国红十字会“建立联系”。

原来,袁世凯自从接替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后,很快把发扬共和精神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,走上专制独裁的道路。

1913年3月20日,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国民党代理事长宋教仁,接着在6月9日、14日、30日相继免除江西都督李烈钧、广东都督胡汉民、安徽都督柏文蔚职务,公开向革命党人宣战。

在袁世凯步步进逼之下,孙中山决定发动“二次革命”,捍卫共和。7月12日,李烈钧在湖口起义,宣布江西独立,“二次革命”(即“讨袁之役”,1913年为旧历癸丑年,又称“癸丑之役”,因主战场为江西、南京,所以又称“赣宁之役”)爆发。

“二次革命”以江苏战场争战最为惨烈。从7月15日到8月11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,南京经历了三次独立起义,讨袁军与张勋、冯国璋部北军展开激战。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援行动也因此进入最繁忙的阶段。

争城之战不同于野战,在野战中,普通百姓可以四散逃避,但在争城之战中,老百姓就不会那么幸运。冲出“围城”,并非易事。

南京之战就是如此,成千上万的民众被困城中,饱受战火的灼烤,逃生无路。他们聚集在长江边,露宿餐风,号呼泣吁,渴望红十字会救其出险。

8月21日,如皋、镇江绅士杨鸿发、李耆卿、焦霭堂等也向沈敦和副会长发出乞援电报,“乞速借轮船”,驶往南京,救护无助的难民脱离险境。

正是在南京之战的难民救助中,盛宣怀“出场”了。

难民凄惨愁苦,不能不牵动盛宣怀的心弦。8月23日,中国红十字会沈敦和副会长打算租用英国太古洋行商轮“大通”号作为红十字救护医船,不过租船费用很高,每天750银两,经沈敦和反复沟通,最后减价500两,租用9天,租费多达4500两。

红十字会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,沈敦和只好请盛宣怀解囊相助。

一个月前的7月23日,盛宣怀应沈敦和之请,捐款洋银500元,用于“二次革命”战事救护。现在红十字会又遇到新的困难,盛宣怀二话不说,租船费用全部由他包下,并分两次将银票转交。

前会长盛宣怀的慷慨支持,解了红十字会的燃眉之急。8月24日、29日“大通”号两度开赴南京,救护难民出险3000余人,伤兵伤民160余人。

9月2日后,南京的炮声终于停了下来,“大通”功德圆满。对盛宣怀的“恩德如山”,沈敦和等红十字会同仁以及南京市民,交口称赞。


“狼”战救护再施援手

“二次革命”的救护刚刚告一段落,“狼”烟又起——白朗起义引发的豫皖兵灾,中国红十字会紧接着不得不投入到新的救援工作中。

白朗,字明心,河南宝丰人,身材高瘦,腿长行快,故按“白朗”偕音给他“白狼”的绰号,官方称“狼匪”。

民国初年,河南灾荒严重,民不聊生。白朗提出“打富济贫”的口号,很快成为一支具有规模的地方武装。

二次革命前夕,白朗接受了革命党人联合反袁的要求,在河南发动武装起义,先后攻克唐河、禹县等地,队伍不断壮大,到1913年底,发展到了近万人。

白朗自称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司令大都督,成为二次革命后国内规模最大的一支武装反袁力量。

袁世凯增兵河南进行讨伐,进入豫西的总兵力达三万人。当大兵云集之时,白朗跳出包围圈,并于1914年1月11日、15日、16日连克光山、光州、商城三县城,接着兵进安徽,24日克六安,2月6日攻进霍山,鄂豫皖三省震动。

战火蔓延,生灵涂炭。天职攸关,中国红十字会当然不能坐视不救。2月2日,沈敦和副会长分别致电固始、颍州、庐州、正阳、临淮等地分会,请速“遣队出发”,实施救援。但毕竟战灾面广,分会能力有限,仍不得不向总会请援,求助函电如雪片纷飞。

救援急不可缓。中国红十字会除组织战地各分会救死扶伤外,又电请庐州、芜湖等地分会派员前往被兵之地,调查灾情,以便实施赈济。

调查结果“难民不下百余万口”,因此如果没有“大宗款项,万难救济”。

红会不得不先行筹款募捐,沈敦和副会长以总会总办事处的名义不断在《申报》刊登募捐广告,急切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,救助遭受兵灾的难民。

中国红十字会前会长盛宣怀,再次挺身而出了。

3.jpg

盛宣怀捐赠收据


2月26日安徽都督倪嗣冲致电盛宣怀,告知六安、霍山因“狼”战使数万难民遭受池鱼之殃,请他这位大慈善家派员赈济。

盛宣怀觉得兵灾救护是红十字会的职责,与一般水旱灾害由慈善组织救济不同,因此特别向中国红十字会捐银一万两,这是一笔巨款,他写信给沈敦和副会长,请他安排专人前往六安、霍山等地救济难民。

沈敦和正为筹款之事发愁,盛宣怀雪中送炭,令沈敦和感动不已。他与安徽旅沪同乡会联系,委托同乡会张瑞臣、朱星五、周谷生携带善款、药物、食品等奔赴六安、霍山,在分会和地方官绅协助下,散放急赈,直到5月底才完成使命。

4月30日,沈敦和致函盛宣怀,尊称“补公会长”(盛宣怀字杏荪,号次沂,又号补楼、别署愚斋),感谢他慷慨支持,同时特制金表两块,作为纪念。

5月6日,沈敦和又致函盛宣怀,再次感谢,并遵照《中国红十字会章程》,授予他“有功章”及“特别会员”荣誉。


4.jpg

沈敦和致盛宣怀函


对红十字会的褒奖,盛宣怀复函沈敦和表示谢意。回首往事,他感慨万千,说“以红会言之,推轮伊始,略有微劳,其后日益扩充,至今更臻美备,声鉴及远,功德在民,皆公提携于上,全体诸君服务于下,心力交瘁,有以致之也。鄙人曷敢忝窃耶!乃荷宏奖过情,不胜感愧。”

心系红会,作为创始人之一“略有微劳”的他,对红十字事业如今蒸蒸日上的局面感到欣慰。

皖、豫兵灾的救护持续到1914年8月初白朗起义军被镇压才算结束,在这半年中,中国红十字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投入救援,救助数万人。这其中,盛宣怀鼎力相助,功不可没。


身后”的人道情怀

“狼”烟散去,而不久之后日德青岛之战的救护、水旱灾害的赈济,盛宣怀都很关注,但心力不济。经过罢官之后的流亡、家产充公等等一系列变故的打击,他已是身心俱疲。

1914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,全球经济危机加重,连带他经营的工商企业受到冲击。为此,他总觉得愧对红十字会。他在给任锡汾的信中倾诉衷肠,说对红十字事业,他“自问热心何减昔日?”

虽然不再是红十字会的领导人,但作为“老红会”,他与红十字会有未了之情,热心红十字事业,并没有因为被罢免会长而画上休止符。只是“迫于实力,只能稍尽绵薄”,他已经没有了从前的经济实力,只能尽力而已。


5.jpg

盛宣怀暮年


1916年4月27日,73岁的盛宣怀病逝于上海,走完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之路。红十字会同仁闻此噩耗,悲痛万分。他的离世,是红十字事业的巨大损失。

为了缅怀他的业绩,这年底的12月10日,中国红十字会与汉冶萍公司、招商总局、通商银行、三新公司联合,在上海天津路红十字会时疫医院举行隆重的追悼会(追思会),追思这位先贤。

会上,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沈敦和致词,对盛宣怀兴办轮船、电报、铁路、矿山以及捐助水旱兵灾、资助学校教育等等方面的事迹,做了简要回顾,称他为“大实业家而兼大慈善家。”

沈敦和深有感触地说,在日俄战争中,众多东北难民,走投无路,正是在盛宣怀支持下,才建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,东北同胞才有了生路。中国红十字会走到今天,盛宣怀“开创”之功,永载史册。

斯人已去,留下偌大的财产,如何处置?

盛宣怀是红极一时的中国“首富”,虽然辛亥革命后家产“流失”很多,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他还是大富豪。

盛宣怀同时也称得上中国“首善”,一生都在从事慈善公益,包括矢志不渝支持红十字事业。他会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放弃他一生钟爱的事业?

考虑再三,盛宣怀生前立下遗嘱,在他百年之后,遗产的一半由子女继承,一半设立“愚斋义庄”。“愚斋”是盛宣怀的号。“义庄”是过去救济族人的田庄,还做一些公益慈善。

换句话说,设立“愚斋义庄”的目的,就是为了救助盛氏族人、贫苦人家及支持社会慈善公益,包括红十字事业。盛宣怀与人道公益有着未了的情缘。

盛宣怀去世后,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受托开始执行盛宣怀遗嘱,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盛氏财产清理处,清理盛宣怀名下的所有财产。

1917年6月1日,李经方主持召开盛氏家人参加的亲族会,宣布成立“愚斋义庄”。又经过两年半的努力,财产总算清理完毕,确认盛宣怀遗产总额为白银1160多万两。

1920年,依据盛宣怀遗嘱,由盛氏亲族会议做出议决,一半分给5个儿子,一半捐入愚斋义庄,各得580多万两。盛氏五房子孙将580多万两银子平分,每房各得遗产116万两。

愚斋义庄的财产管理,是一件大事。

作为财产监督人,李经方召集盛氏五房及亲族会议,商定成立董事会,订立章程,要求董事会遵照章程办事,只准动用利息(本金不动),不得变卖义庄财产,以其中四成作为慈善基金,四成作为盛氏公积金,二成作为盛氏家族公用。

这样的安排,兼顾到盛氏家族利益和社会公益慈善的需要,得到盛氏亲族和社会各界的好评,还获得了政府嘉奖,1921年10月31日,北京政府大总统颁发了嘉奖令。

1924年9月、1925年1月,接连爆发两次江浙战争,长三角地区深受其害。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办事处及各分会竭力救护。盛宣怀遗孀庄德华夫人继承盛宣怀遗志,给予红十字会力所能及的支持。


6.jpg

盛宣怀夫人庄德华手迹


1925年2月1日,中国红十字会常州分会会长伍玑(字琢初)致信庄夫人,告知常州地方兵灾严重,常州分会不遗余力进行救助,只是经费困难,恳请庄夫人解囊相助。

2月17日,庄夫人回信,捐助3000元,并在上海开办一个收容所,尽绵薄之力。

遗憾的是,盛宣怀遗产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。1927年庄夫人离世后,盛氏子孙无视盛宣怀遗嘱,为瓜分“愚斋义庄”六成的慈善基金遗产,闹上法庭。

江苏省政府趁机插手,命令把愚斋义庄财产的四成上缴国库,充作军需。“愚斋义庄”分崩离析,至此夭折,也断送了盛宣怀的慈善之路。

为了慈善事业,盛宣怀煞费苦心,精心勾画“愚斋义庄”蓝图,可是竟成泡影,令人惋惜。

在中国近代史上,盛宣怀是一个“传奇”。有人说他是“处非常之世,走非常之路,做非常之事的非常之人”。

他所创造的11项“中国第一”,就是“非常之人”的最好说明。参与创建中国红十字会以及出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,这项“第一”,告诉人们,为官之道,为商之道,不能没有博爱胸怀,不能不尽一份社会责任。

盛宣怀是大富豪,同时又是大慈善家。在他一生中,有人统计,累计个人捐款一百几十万,以今天币制来计算,有人民币上亿元了。

在民穷财尽的近代中国,这绝对是“天文数字”,说他是“首善”,一点也不为过。

设立愚斋义庄,至死不忘慈善公益,虽然义庄没有维持长久,但这种精神,令人感佩。




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技术支持: 巨盛科技
  • 首 页
  • 通讯录
  • 家族论坛
  • 留 言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