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朝最牛御医, 治好朱棣多年痼疾, 受到三朝帝王重用褒奖!

导读:明朝永乐年间,吴江(今苏州市吴江区)有一医生,名叫盛寅。盛寅自幼天资聪颖,爱好医术,对医学典籍那是手不释卷。后来拜精通医术的隐士王宾为师,经过王宾的悉心教导,再加上盛寅自己刻苦学习和不断实践,终于学有所成,成了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。

当时正是著名的永乐大帝朱棣在位,朱棣由于多次出征漠北,戎马倥偬,感染了风寒,最终导致了风湿,因此晚年行动不便,肢体无力,再也不复当年的飒飒雄风。朱棣的病由来已久,非常顽固,御医们却看不出来是风湿,认为是“痿症”,所以朱棣的病虽然经御医治疗多年,却始终没有起色。(时上患二肢痹弱,侍医以痿症治之,累年不效。)

后来有人向朱棣推荐了盛寅,说盛寅是江南名医,医术高明。朱棣听说了盛寅的名声之后,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将盛寅调到了京城,让盛寅为自己治病。当盛寅来到京城之后,在殿外等候朱棣的召见。

这时一个伺候朱棣的太监因为得了小病,知道盛寅是个名医,就请盛寅为自己号脉。结果盛寅却拒绝太监说:“未见至尊,安得先及公乎。”言下之意是,我是来为皇上治病的,皇上还没有见到我 ,我就先为你号脉,这不是对皇上的大不敬吗?

太监一听,觉得盛寅说得很有道理,不由得暗自佩服。于是太监来到朱棣面前,禀奏说:“此医人大有分晓。”接着就把刚才的事情对朱棣说了一遍。太监被盛寅拒绝,还夸盛寅懂得规矩,由此可见这个太监也是个知书达礼的人。

朱棣听了太监的话,命令宣盛寅进入便殿来为自己号脉。盛寅参拜了朱棣之后,就为朱棣号脉,号脉之后,盛寅边叩头边对朱棣说:“此风湿也。”朱棣听了非常赞同,因为朱棣也觉得自己得的病是风湿。

朱棣对盛寅说:“吾逐胡出塞,动至经年,为阴寒所侵致此。吾谓是湿耳,诸医皆误,汝言是也。”盛寅得到了朱棣的赞同,就为朱棣开了一副药,朱棣服用之后药效立竿见影,朱棣龙颜大悦,于是“遂授官”封了盛寅一个官做。

从此盛寅就成了一个御医,朱棣驾崩后,盛寅又继续为明仁宗和明宣宗服务,得到了三代帝王的信任和优待。在这三位皇帝中,明宣宗朱瞻基最看重盛寅,朱瞻基曾经让盛寅在自己面前和其他官员下棋,然后亲自写一首诗送给盛寅,以示荣宠。

盛寅虽然是医术高明的太医,但是也难免生病。一次盛寅早晨进入御药房,突然感到头疼晕眩,简直要疼得晕过去。其他御医见状都不知所措,因为他们不知道盛寅得了什么病,不敢贸然开药。

明宣宗朱瞻基听说盛寅病倒了,非常焦急,马上下旨命人找医生为盛寅治病。当时一个江湖郎中听说此事后,毛遂自荐赶了过来,请求为盛寅治病。这个江湖郎中问明白了盛寅的病情后,直接配了一副药,让盛寅服下,盛寅服用后很快就恢复正常,头不疼了。

明宣宗觉得很奇怪,就问江湖郎中用的什么药方,这么有效。江湖郎中回答说:“寅空心入药室,卒中诸药之毒,能和诸药者,甘草也,用是为汤以进耳,非有他术。”

意思是盛寅之所以会头疼,是因为他空着肚子进御药房,御药房里面什么草药都有,这些草药散发出的气息非常浓郁,让盛寅吸入肺里,产生严重不适。而甘草可以和所有的药材搭配并中和药效,所以我就煮了甘草汤让盛寅服用,并没有其他办法。

明宣宗不信,把盛寅叫来一问,当天早晨盛寅果然没有吃早餐就来工作了,明宣宗这才知道江湖郎中也是个高手,于是重重地赏赐了郎中作为酬谢!(上诘寅,果未晨饔而入,乃厚劳其人云。)

盛寅出身民间,却精通医术,治好了御医们治不好的朱棣,而为盛寅治病的江湖郎中,又治好了令太医们手足无措的盛寅,这可真是高手在民间啊!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技术支持: 巨盛科技
  • 首 页
  • 通讯录
  • 家族论坛
  • 留 言
  • 会员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