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曲《梁祝》成绝响,人间再无盛中国

如今,他永远离去,距离祖国69岁华诞和他的生日不到一个月。 一曲《梁祝》成绝响,唯有琴音天下闻。 愿一代音乐大师蓬山此去,一路走好!

1.jpg

2018年9月7日,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去世,享年77岁。谨以此文,送别先生!

2.jpg

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盛中国 - 八记梁祝

碧草青青花盛开,彩蝶纷飞久徘徊,千古传颂深深爱,山伯永恋祝英台.....


生难相依,魂化为蝶,雄飞雌从,翩然永随。

每当深情似诉的小提琴曲《梁祝》响起时,所有的人都沉醉在这缠绵悱恻、如怨如慕的氛围里。

3.jpg

将凄美的爱情以最动人的艺术形式,以最卓绝的技艺展现出来,能令其自诞生之日起,便经久不衰,让人梦牵魂萦的,非《梁祝》莫属。

9月7日晚,作为《梁祝》最经典的演绎者,一代小提琴家盛中国去世,享年77岁。

从此,那俪影双双的蝴蝶,亦追随一代大师而去。

4.jpg

1

盛中国五岁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琴,七岁登台演奏,便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九岁时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他独奏的莫扎特、贝多芬、舒伯特等人的作品,面向全国发行,令无数听众为之倾倒,他也因此被誉为“天才琴童”。

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写神童方仲永,五岁时即“指物作诗立就”,及至成年,已泯然众人矣。

早慧的盛中国却以持之以恒、异常刻苦的“魔鬼”训练延续了自己的神话。

5.jpg

1954 年,盛中国以最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。两年后,年仅15岁的他参加全国音乐周,与中央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合作,演奏马思聪的《F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》。年少异禀,一鸣惊人。

1960 年,盛中国赴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,师从著名小提琴大师柯岗。

6.jpg

小提琴家柯岗

在殿堂级的环境里受教与熏陶,加之不同派别和技艺的融会贯通,不同文化和理念的激情碰撞,让盛中国的小提琴演奏水准有了突飞猛进。

在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上,盛中国获得了荣誉奖。两年后,盛中国载誉归来,在中央乐团任独奏演员。

从上个世纪 60 年代起,盛中国演奏了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《苗岭的早晨》《新疆之春》《牧歌》《金色的炉台》等诸多小提琴曲目,他以独树一帜的风格,出神入化的琴艺,使这些作品成为口碑载道的名曲。

尤其是《梁祝》,影响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乐坛,盛中国成为几代琴童的“心灵导师”。

7.jpg

不少乐迷表示当年都是通过盛中国,第一次听到了以高雅的西洋乐器演奏民族乐曲,不仅耳目一新,而且此后经年,他们仍被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深深感动,成为记忆中最难忘怀的音韵。

唐代诗人李贺写当时的梨园艺人李凭弹箜篌:“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江娥啼竹素女愁,李凭中国弹箜篌。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......”

艺术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大?李凭弹奏的箜篌,令江娥啼竹,芙蓉泣露。而盛中国演奏的小提琴曲亦有异曲同工之妙。每当他的《梁祝》一次次飘荡、萦绕在人们的耳畔时,莫不使人凝神谛听,甚至黯然销魂。

8.jpg

艺术的最高境界,不只是技巧的登峰造极,更是情感的充分融入。“天人合一”,情景相生,方为至境。

盛中国的小提琴演奏不是炫技卖巧,更不是华而不实的展示,他竭力发掘每一部作品中最感人至深的地方,以最真诚的方式,最饱满的感情,呈现出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不仅艺术上追求真诚,他做人更是谦和为本,秉持善心。

三十多年前,有一位癌症病人因不能到现场去欣赏他的演出而万分遗憾时,他听说后第二天亲自跑到医院,为那位病人单独开了一场只有一名观众的演奏会。

作为中国交响乐团“国宝级”的小提琴独奏家,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。

9.jpg

1980 年,他到澳大利亚的六个城市举办了十二场音乐会,盛况空前,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,成为中澳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。

从 1987 年开始,盛中国每年都去日本演出,并将演出所得的一部分捐赠给世界各国留学生作医疗基金,日本政府授予他 “文化大使 ”的称号。

他曾多次应邀到亚洲、欧洲、大洋洲、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地区举办独奏音乐会,并多次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和世界著名指挥、音乐家一起同台演出巴赫、莫扎特、贝多芬等人的名曲。

著名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来华访问时,曾与盛中国组成“黄金搭档”,并盛赞他是“我在中国演奏巴赫双提琴协奏曲的最好的合作者” 。

10.jpg

盛中国与小提琴大师梅纽因

2

梁祝的爱情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,但美则美矣,却是最令人哀伤不已的结局。

而盛中国与日本妻子濑田裕子的婚姻,则幸福地诠释了什么叫“神仙眷侣”。

11.jpg

盛中国与日本妻子濑田裕子

1987年,盛中国筹划在日本举办个人音乐会,需要寻找一位造诣高深的钢琴家为其伴奏。盛中国的经纪人向他推荐了刚刚从日本国立音乐大学毕业不久的27岁的濑田裕子。

因濑田裕子年轻,怕合作难以高度契合,盛中国有过一丝犹疑,于是,他给了经纪人一首法国作曲家弗兰克的《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》,让其转交濑田裕子。这首曲子作为盛中国对濑田裕子的考验,非常难以驾驭。

一周之后,当盛中国第一次听到濑田裕子时而如黄莺出谷,时而似泉流琮铮的琴声时,登时有“如闻仙乐耳暂明”之感,大喜过望的他让翻译告诉濑田裕子:“就这么定了!我决定在日本的演出由你来为我伴奏。”

12.jpg

演奏中的濑田裕子

盛中国在日本的音乐会大获成功。在舞台上,他全情投入到美妙的演奏中,无论是溪水潺潺还是大河滔滔,无论是情思婉转,还是慨然激越,濑田裕子与他的配合都是相得益彰,天衣无缝。

舞台上,他们默契十足,珠联璧合;现实中,他们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,亦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。

“他的真实与人格魅力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。”提起盛中国,濑田裕子赞叹有加。

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信中这样说:“爱情是山呼海啸般的响应。”

13.jpg

盛中国与日本妻子濑田裕子演奏中

1994年,无论在音乐上,还是生活里,都能同频共振的两人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。

婚后,他们继续联袂演出,在无数次的音乐会上,他们向观众完美地呈现了什么是“琴瑟和鸣”与“天作之合”。


14.jpg

两个同样卓越的音乐家,不一定成为理想的夫妻,但他们却达成了高度一致,这不仅源于二人彼此的尊重与包容,也来自于他们懂得经营的艺术。

“直到现在,我们俩还保持着恋爱时的愉悦对方的心理,不能说老夫老妻了就什么都随便对付。无论是在仪表方面,还是在生活的各种小情趣方面。恋爱时,我穿着整齐地与她约会,结了婚后,每次出去我们还是一样地注重仪表。恋爱时,裕子不喜欢我抽烟,我肯定没抽,但结了婚以后,我还是尊重她,一直没抽烟。”

15.jpg

盛中国不仅尊重妻子的喜恶和习惯,而且尊重对方的人格:“我们俩是国际婚姻,我们都懂得互相尊重对方的国家和文化背景。”

虽然濑田裕子是盛中国的第二任太太,但善解人意、温柔体贴的裕子对盛中国前妻的女儿非常好。“我庆幸找到裕子这样一个与我密契的好妻子,我母亲也夸奖裕子的为人。”

有一次,他们去南方一座城市演出,鞍马劳顿,尽管演出结束后两人都已疲惫不堪。但濑田裕子却拉盛中国去了一家西餐厅,在曼妙的萨克斯乐曲中,裕子从包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精美的水晶相框,里面镶嵌的是他们去演出时,在高铁上拍的一张相依相偎的照片。照片一侧用娟秀的字写着:祝小元生日快乐!

16.jpg

盛中国愣怔须臾,忽而想起,由于太过忙碌,他已浑然忘记了自己的生日。“小元”是他的乳名,只有父母和妻子知道,那天,她以最惊喜的方式,最亲昵的称呼,祝福他的生日。

那一刻,他几近泪落,连声对妻子说:“谢谢你,裕子,我爱你!”

几年前,在作客某个节目时,濑田裕子把15年的婚姻生活归结为“像做雕塑一样,两个人只有耐心、专注地去塑造,才会一点一点打磨出理想的婚姻的模样。”

而盛中国则认为:“维系婚姻的关键并不在于技巧,而是始终要对生活充满浓烈的爱,满怀兴致地迎接每一天的到来。”

17.jpg

爱是什么?

是雨落荷池,荡舟心许,

是日光倾城,满眼春意。

爱,更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投契,是“以你心,换我心”的一往情深。

而幸福的婚姻,则是两人共赴一程的执守和努力经营的智慧。

18.jpg

3

盛中国与濑田裕子的和谐美满的婚姻,不因跨国界而生鸿沟,同样,音乐亦无国界之分。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来中国演出,听到《二泉映月》泪流不止。

小提琴协奏曲《梁祝》不仅在有华人的地方,被经久传播,在世界范围内,它也成为跨越国别的魅力之作。

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

因此,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也是世界音乐艺术的经典。

19.jpg

在长达几十年的从艺生涯中,从国内到国外,盛中国演奏《梁祝》多达上万场,但每一次登台,他都像第一次登台一般,一丝不苟,以最完美的方式完成每一次演出。

但无数次的演绎,他不是简单机械、陈陈相因的重复,他力避窠臼,推陈出新的创举,让《梁祝》跨越一个甲子的云烟,仍焕发着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。

艺术需要创新,也需要传承。

他穷数十年光阴,诲人不倦,培养了无数优秀的琴童,帮助他们开启了音乐梦想之门。

20.jpg

他也经常到国内各大学演讲,积极推动音乐事业的发展,为中国艺术和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不遗余力。

他曾说,“人有灵魂,国家有国魂。国魂是从文化上体现的,所以要像办教育一样扶持它。

盛中国兄弟姐妹共11人,有10人成为音乐演奏家,其中9人把小提琴当成自己毕生不渝的追求。盛氏小提琴之家赢得了“中国乐坛第一名家”的美誉,盛中国更是这个音乐世家的集大成者。

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将他列入“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”的行列,他被称作“一个时代的声音”。

盛世中国,有汝荣焉。

21.jpg

盛中国曾忆及当年母亲给他取这个名字的初衷,就是希望中国有一天强盛起来,不再被外敌欺侮。

他一直牢记父母给他起这个名字的深意。无论多忙,多辛苦,每年的“十一”前后他总要回到国内演出。他说,那是他对祖国的一份心意。

如今,他永远离去,距离祖国69岁华诞和他的生日不到一个月。

一曲《梁祝》成绝响,唯有琴音天下闻。

愿一代音乐大师蓬山此去,一路走好!


22.jpg


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:荠麦青青

洞烛幽微,发掘名人世界的人性之光

0 0评论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相关评论

取消
技术支持: 巨盛科技
  • 首 页
  • 通讯录
  • 家族论坛
  • 留 言
  • 会员中心